标准化流程再造农业“第一车间”,催芽误差率降至0.5%
北大荒振兴号 王立民 在勤得利农场催芽基地的指挥中心,墙面上悬挂着长达35页的《浸种催芽标准化操作手册》,从水温检测频次到芽长测量方法均设定276项量化指标。每个浸种箱配备专属电子档案,扫描二维码即可追溯种子来源、药剂处理记录及催芽全过程数据。质量总监张涛介绍,基地实行“双人核验+AI复检”机制:工人完成种子装箱后,需由另一名质检员用电子游标卡尺抽检芽长,同时AI摄像头自动识别畸形芽并报警。这套体系使催芽合格率从82%跃升至99.5%,2024年因芽种质量问题引发的纠纷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