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当前位置:热讯网>媒体号>中华粮仓>集团要闻

为了黑土地的丰收

       集团要闻      2025-04-05       66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成为关键举措。农业防灾减灾事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如何摆脱“看天”吃饭的困境,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3228


北大荒集团以智慧农业技术创新破题,构建起一套完备的智慧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从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气象灾害到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农作物生长,从无人机自动巡田到智慧农机节粮减损,从大数据云平台智能管理农事活动到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智慧农业技术将农业生产、管理、收获各环节紧密结合,以精细化监测预警机制、统一指挥调度系统和高标准农田防汛抗旱基础设施为核心的防灾减灾体系已然形成。北大荒的千里沃野上,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一个“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平台:织密防灾减灾“科技网”


作为推进北大荒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和重要枢纽,北大荒信息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以数智中心为核心支撑,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网络和指挥调度平台,建设30余类影像处理、应用分析和遥感AI算法模型,打造具有北大荒特色的遥感样本库、算法库,为垦区提供统一标准化遥感解决方案。


走进北大荒信息公司,技术人员正忙着对北大荒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各项监测数据做测试。随着鼠标轻点,屏幕上不同色块的农田地图,面积和土壤情况、农作物长势等信息跃然眼前。


北大荒信息公司冯国惠介绍:“我们以地块为单元,构建了网格化的‘空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体系,结合遥感技术特点,可在农事生产管理、农作物农情监测、农作物资源调查、农作物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我们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相关服务企业融合利用遥感、气象、土壤、农事作业、灾害、农作物病虫害等数据,打造以数据和模型为支撑的农业生产数智化场景。”


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地面物联监测等手段,北大荒集团成功收集多种属性的农业生产数据,形成“天、空、地、人、机”一体化监测体系,提供自动化、全天候、立体式遥感监测平台服务。


平台在手,粮安勿忧。北大荒集团结合遥感数据、气象数据构建涵盖农作物病害、农作物倒伏、农田涝渍灾害、农业旱灾监测与风险预警模型,实现了灾前预警、灾中实时监测、灾后评估灾损的全周期数字化管理。


北大荒集团综合利用农业气象预报模型和农业遥感模型,依托数字北大荒App遥感服务,面向耕、种、管、收提供超过20种遥感服务产品,累计服务农场超40个、服务耕地面积超两千万亩,为灾害预警、防灾减灾精准农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模式和解决方案,节省人力、农资成本超千万元。


一张智慧物联网:解锁增粮减损“金钥匙”


北大荒集团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基础上,加速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构建智慧农业创新体系。如今,超九成的农场通过传感器采集各类田间数据,实现从“看天种地”到“看屏种地”,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


黑土地要想“旱涝保收”,离不开“智慧水”的浇灌。北大荒集团持续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统筹发展高效智能节水灌溉,快速提升农业抗旱应急补灌能力,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因“水”而生的相关问题。近年来,查哈阳农场把最新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陆续将水利工程实时映射到数字世界,创建了一个物理实体的虚拟副本——数字孪生。


“我们基于传感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获取的农田土壤湿度、农作物生长情况、施肥情况等农情数据,气温、降水量、风向等气象数据以及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水位、流量等水文参数建立水利数字孪生模型,对水利设施及工程的运行情况、农田农情数据、水文数据进行模拟预测,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农场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文博说,“水利数字孪生模型就像防洪、水资源管理等水利工作的‘智慧大脑’,能精准预报、超前预警、快速预演并制定预案。”


走进农场采用智慧灌排系统水稻万亩水田灌溉示范区,通过AI视频识别点位,数字孪生系统可实时监测闸门开度异常、水位异常、异常漂浮物等情况,为解决各类自然灾害争取先机。“通过系统观测实时水情,实现灌区进水闸的云操控,以前想都不敢想,现代科技真了不起。”查哈阳灌区渠首管理站负责人张德志由衷感叹。


相较传统水田,示范区灌排口数量少、人工成本低、灌排效率高,水稻每年每亩可节约成本12元。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是水利领域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更是实现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北大荒集团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AI技术,以控风险、精管理、提产量、降成本为主要目标,先后建设了3批数字农场试点30个、两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14个,实现智慧育秧、智慧水利、智慧施肥等7个领域农业场景应用,形成了以数据为驱动的智慧农业综合解决方案。


一片高标准农田:打造稳产增收“压舱石”


农业


农田集中连片,道路沟渠平整通畅,现代化智能设施设备广泛应用,大型机械尽情施展……北大荒集团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加快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水肥精准调控工程建设,提升应急防治能力,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


去年,北大荒集团利用增发国债项目落实高标准农田400万亩,重点建设田块整治、农田水利设施和数字农田等基础设施,将昔日的“巴掌田”“望天田”“三跑田”变成“淘金田”“智慧田”“三保田”,作业效率提高15%~20%,亩均单产提升10%,亩均增效500余元。


走进八五〇农场数字化高标准农田,灌溉管道进农田,智能设备立田间,一股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入眼可见的是区块整齐、标准统一的沟渠、道路、田块,水田物联网设备整齐地排列在田间小院中,科技范十足。


“现在用手机就能监控田间情况,还可以进行精准灌溉,特别方便。”农场种植户老周在手机上打开农田实时画面,虫情、土壤养分监测等操作界面一览无遗,“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大车能进到地头了,粮食也能多卖钱了,大型农机具进地都方便了。”


通过平整土地、完善水利设施、修整田间道路、完备信息化设施等建设内容,农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焕然一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大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让智慧农业大显身手,是北大荒集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举措。数字化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对农作物状态进行实时远距离监控和全景视频监控,还实现了对农田农事的精准管理。气象监测、土壤养分监测、智能虫情测报灯、田间监控和鹰眼监控等各类数智化设备成为标配。


截至2024年,北大荒集团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100余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初春时节,大地悄然苏醒,这里不仅是粮食安全的坚实屏障,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怎么种好地,怎么多产粮?北大荒集团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实践中给出了答案。(素材提供:司树洋 张盈 王伟)


网友热评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09-rxfm.cnAll Rights Reserved.

冀公网安备13030202002153号
冀ICP备2024080833号

北大荒新媒体中心品牌网站信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