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当前位置:热讯网>媒体号>直属企业>北安

北大荒集团尾山农场:从“传统农作” 到“智慧农耕”

       北安      2025-04-15       66

指尖轻点手机屏幕,便能洞悉田间苗情;先进农技广泛推广,农机改装效能大增;物联网技术加持,让农业生产仿若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北大荒集团尾山农场有限公司正凭借着数字农服、农技推广与农机改装以及物联网等一系列前沿科技手段,开启了从“传统农作”迈向“智慧农耕”的华丽转身之旅。

指尖轻点,农业管理尽在“掌”握

“我种了大半辈子地,从来没想过坐在家里只要看手机就能知道地里苗长怎么样,这简直太方便了,刚开始我都有些不敢相信,看完又特意去地里确认了一下,确实一样,这才放心。”尾山农场种植户王建平说道。这是尾山农场有限公司凭借数字农服平台进行农业生产管理的生动写照。

“北大荒农服”APP的全域应用,无疑是这场变革中的一大亮点。种植户们坐在家中,只需轻轻登录APP,就能便捷地完成线上缴费、申请金融贷款以及进行成本费用的分摊等诸多繁杂事务。通过平台强大的数据提取、汇总、分析和推送功能,农场、规模家庭农场以及种植户等多方之间实现了综合数据的全面集合与资源共享。

这一平台的应用可不仅仅局限于此。它还能实现对地块成本的实时统计,从而为提升农业经营服务和风险控制管理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一年里,各管理区农业投入品使用信息完成条数多达862条,农机作业数据记录条数达到3688条,发布信息数量更是完成了456997条,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数字农服平台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发挥的巨大效能。

科技助力,农业生产迈向新高度

在尾山农场有限公司的广袤田野上,农技推广和农机改装正如同两翼,助力农业生产振翅高飞。

农技推广方面,农场始终不遗余力。在农业生产工作中,一系列先进农业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比如,在备耕阶段,大豆“亮盾+钼酸铵+锐胜拌种技术”,通过科学的拌种处理,为大豆的生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提升了大豆的抗病能力;玉米“玉拌乐”二次包衣技术,如同给玉米种子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防护服”,使其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抵御外界的侵害;在春播阶段,玉米茬种植大豆减肥技术,则是在充分考虑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精准施肥,既保证了大豆的生长需求,又避免了肥料的浪费;在夏管阶段,大豆“满荚宝”增荚、控旺技术,助力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实现荚多、杆壮且合理控制旺长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农场专注于提升农机装备的科技含量,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共投资3680万元用于更新农机具270余台套,同时改装根瘤菌喷淋装置28台套,这一系列举措大幅提升了农业机械的效能和抗灾能力。

智能感知,让农业生产“耳聪目明”

农场与信息公司合作,开发建设了四大类16个系统,涵盖了资源资产类、经营管理类、农业生产类和自然环境类物联网系统等多个方面。这些系统就如同一个个智慧的“神经元”,分布在农场的每一寸土地上,实时感知着农场的各种信息,并将其传输到管理平台进行分析处理。

在资源资产类系统中,像“耕地资源管理、林草资源管理、农机管理、水利资源管理、畜牧经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农场各类资源资产的精准管理。以农机管理为例,如今通过在电脑(PC)端操作农机管理系统和手机端操作数字北大荒APP、北大荒农服APP,农机管理员、机车主、驾驶员、质量监管员、家庭农场场长等各方通力合作,全面实现了农机指挥调度的线上管理。

“叮!预计未来24小时内将受到大风影响,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做好预防工作。”规模家庭农场场长杜福成手机短信提示声响起,一条气象信息映入眼帘。在自然环境监测方面,物联网技术更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传统农作”到“智慧农耕”,尾山农场有限公司在智慧农业的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探索创新,凭借着数字农服、农技推广与农机改装以及物联网技术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增产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王海燕)

网友热评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09-rxfm.cnAll Rights Reserved.

冀公网安备13030202002153号
冀ICP备2024080833号

北大荒新媒体中心品牌网站信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