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当前位置:热讯网>媒体号>直属企业>九三

尖山订单农业互利"双赢"

       九三      2016-02-15       66

  九三发布(王建圣)"我们选择以红小豆订单种植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达到了种植户增收,企业赢利的"双赢"目的,这真是皆大欢喜啊!"近日,尖山农场第七管理区主任王静利满怀信心地对笔者说。这是这个农场调优种植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富民强场的一个缩影。

利用资源优势优化种植业结构

  尖山农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优质安全高效作物比重。在巩固传统的玉米、大豆、马铃薯作物的基础上,扩大小杂粮、中草药、苜蓿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去年,第七管理区凭借多年的摸索经验,种植红小豆3000亩,平均亩产350斤,订单销售价每斤3.5元,亩效益达到650 元,亩效益是大豆的2倍、玉米的1倍。多年来农场积极与美国亨氏公司合作芸豆订单种植,逐渐扩大红小豆、芸豆、双青豆等杂粮基地的种植面积达到1万余亩。

  尖山农场种植中草药有其独特资源优势,尖山脚下周边的一大片土地是岩性沙土性质的土壤,适合种植一些像柴胡、白鲜皮这些习性的中草药材"。 中药材种植不仅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明显的保护生态、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效益。

  去年,尖山农场7名职工和北京泰宇大康中医研究院共投资800万元,实行入股合作投资经营模式,建立了1100亩的中草药种植基地,选择柴胡和白鲜皮作为主栽品种,其中柴胡650亩(二年生)、白鲜皮450亩(五年生)。据基地负责人黄继勇介绍:"柴胡两年亩成本1644元,预计亩产值4400元,年平均亩效益达1378元;白鲜皮五年亩成本6200元,预计亩产值27760元,年平均亩效益达4312元。今年二期又扩大500亩,同时安排下岗再就业职工群众200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发挥绿色产业优势提高经营水平

  尖山农场突出农产品转化加工,努力把农场建设成安全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产、加、销基地。通过深加工,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利益连结机制,促进产业化健康发展。

  全力打造尖山食品有限公司、尖山一迪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规模,立足绿色有机农业,大力开发天然、健康、安全、无污染的农产品。通过减农药、减化肥、减除草剂"三减",逐步发展"三不用",发展绿色有机种植业。调优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好水产经济、林下经济、中草药经济。调优作物品质结构,建立作物品种生长可追溯,安全可控机制。紧抓特色生产,发展瓜、菜、果、粮、畜禽、水产、食用菌等优势农副产品。培育品牌,严把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各个环节,确保质量安全。为了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业,农场严格杜绝长残效、高残留农药使用,积极实行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率达100%。

建立产品营销平台上下联动促增收

   尖山农场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与产业优势,把尖山食品有限公司与一迪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利用互联网营销平台,借助全国互联网营销网店、微商等进行互联网销售。借助"互联网+"让消费者相信农场的农产品是货真价实的好产品。农场正着手与垦通信息通信有限公司合作,构建"互联网+农业+经济"社会化服务应用平台,实现农业提质增效。

  尖山农场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与大型粮食深加工企业进行对接,实现粮食订单销售,使农产品实现既"种得好"又"销得好"。做好订单农业,继续和老干妈、山东豆禾等公司合作,实现大豆4万吨订单种植销售;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抓好新型工业化发展。 坚持是找帅当兵的原则,重点抓好大豆精炼油、豆制品深加工、机械加工、玉米淀粉加工、秸秆新能源等项目。依托"尖山谷堡"和"尖儿香"两大省级品牌的优势,扩大豆衣生产数量,增加豆腐生产线,打造成为腐竹生产基地。

网友热评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09-rxfm.cnAll Rights Reserved.

冀公网安备13030202002153号
冀ICP备2024080833号

北大荒新媒体中心品牌网站信任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