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农场有限公司做实“粮”文章绘就丰收卷
前进农场发布(魏长凯)2022年,前进农场有限公司坚决扛起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全面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管”战略,不断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稳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交出了粮食总产稳定在50万吨的丰收答卷,持续稳定做实粮食生产这篇大文章,助力北大荒集团粮食实现“十九连丰”。
藏粮于地,守好粮食安全根基
前进农场以北大荒集团“32366”任务体系为统领,以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粮食安全产业带为抓手,大力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累计统筹整合资金3.1亿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土地整理等建设项目29个,面积16.8万亩,形成了“一路贯中,两侧为田,单个格田15-30亩,四周围渠”的“1234”标准化格田改造模式,亩综合增效达150元。2022年完成本田标准化改造3万亩,增加种植面积1200亩,年增加综合效益400万元以上。
粮产于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才能确保有地种粮,有地产粮。公司以农田水利为重点,以“建、管、用、收、控、责”六字方针为手段,加强灌区建设,2022年江水灌溉面积突破69万亩,实现稻米产业革新性提升和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帮我们守住了绿水青山。公司大力推进“六个替代”和“六个全覆盖”,深入开展黑土地保护行动,借助辖区生物质电厂、炭基肥厂优势,推动全场78%的秸秆还田,22%秸秆能源化生物质发电和生产炭基肥,实现小秸秆、高价值、大利用。全面落实农业“三减”示范面积60万亩,推广变量施肥面积7200亩,全年节肥3000吨,节本1200万元。
藏粮于技,为农业插上振兴之“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更是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原动力。公司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坚持向科技创新要产量、要品质、要效益,着力增加科技投入,健全技术推广队伍,提高农户科技素质等,充分挖掘土地、种子、肥料、栽培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增产潜力。2022年,公司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委评为“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是黑龙江垦区仅有入选单位。
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粮食作物增产增效和标准化种植等技术得到快速推广。2022年,投资280万元,新建叠盘暗室生产基地2处,推广叠盘暗室育秧107万张,增加种植效益234万元。配套补贴资金400万元,更新高性能插秧机、轨道运苗车等农机具242台套。更新北斗导航辅助直行系统785台套,新型机械为种植户节本1728万元。建成农业科技示范点24处。集中育秧基地80%大棚完成秋摆盘,节本1000余万元。应用割晒降损面积15.3万亩,增效750万元。开展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20余项。长毯育秧为实现无人上秧、无人插秧、降低成本提供了方法路径。投入1030万元建设无人农场,实现无人搅浆、无人插秧、自动灌溉、无人收获,减少生产用工,为打造智慧农业、数字农业夯实基础。开发推广了“智农”智慧农业服务平台,2800多承包户实现平台统一管理和服务,在智慧农业数字农服上实现了新发展。
藏粮于管,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为耕者谋福利、为食者送健康。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永不止步,公司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做好“老字号”、“原字号”、“新字号”三篇大文章。打造了亚洲最大的粮食储备库群,总仓容达298万吨,工业企业22家,年加工大米能力72万吨,是三江地区重要的粮食仓储加工中心。
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双控一服务”战略,2022年,公司良种覆盖率100% ,种子、生资统供完成集团指标的111%。打造“12315”垦地融合模式,单环节托管的同江市八岔乡14.4万亩粮食作物获得丰收,与安徽省滁州市对接,开展域外农服考察,进一步推进垦地融合“伴飞”项目,为北大荒“二次创业”提供了前进样板。
“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公司与海粮米业签订水稻委托代收定向销售合同,销售水稻2.61万吨。加快建设京东农场,军稻香在京东平台全年销售额达500多万元。开展“直播带货”“我为祖国种好田”系列线上活动,宣传推介本地优质农产品,累计观看近万人次,销售额6.7万元。依托“我在三江有亩田”活动,认养面积105.1亩,完成认购金额37.85万元。通过政策性粮食统营、贸易合作统营、“公司+粮食经纪人+种植户”三种统营模式,实现粮食统营25.69万吨,统营率达58.59%,构建了基地、企业、市场联动、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推动“中华大粮仓”向“中央大厨房”转型升级,进一步擦亮了“龙江碧水东流进,润育万顷稻花香”的生态品牌名片。
下一步,前进农场有限公司将以“农业强国”战略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迈向新征程,充分发挥公司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产业项目共建、生资统供、品牌培育、新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与地方政府加大合作力度,共建垦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努力开创北大荒“二次创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