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农场有限公司部署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
北大荒振兴号(记者 王立民)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全面部署夏管阶段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立军强调,要以“零容忍”态度压实安全责任,通过“科技排查+网格管理+专项整改”三联动,确保农业生产全环节风险可控,为全年粮食稳产保驾护航。
动员部署:明确“三查三改”硬指标
会上,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2025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实施方案》,明确“查隐患源头、查责任落实、查应急能力,改设备缺陷、改操作疏漏、改管理漏洞”的“三查三改”任务,划定农机作业、库房仓储、用电防火等8类重点排查领域。公司投入专项资金380万元,采购红外热成像仪、无人机巡检设备及智能监控系统,覆盖12个管理区、58个作业站。
安全生产部部长刘建军表示:“本次排查建立‘红黄蓝’三级风险预警机制,发现隐患必须24小时内上报,48小时内制定整改方案,72小时内启动销号流程。”目前,公司已成立23支专项排查小组,联合农机合作社、供电所等单位开展拉网式检查。
科技赋能:无人机+AI监测精准锁定风险点
在第四管理区的水稻育秧基地,技术人员操作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对36栋育秧大棚进行立体扫描,实时生成结构稳定性、电路走线、消防通道畅通性等数据报告。AI算法同步识别出2处棚膜接缝开裂风险,并自动推送至管理人员手机端。技术员王海波介绍:“过去人工巡查3天才能覆盖的区域,现在无人机2小时即可完成,隐患识别准确率超95%。”
库房安全管理方面,公司引入智能烟感报警系统和温湿度监测装置,当仓储环境温度超过35℃或湿度高于80%时,系统自动触发通风设备并推送警报。农机库内,36台收割机、插秧机加装油路漏损监测模块,一旦检测到燃油泄漏,立即切断电源并定位故障点,较传统人工检查效率提升5倍。
闭环管理:网格化包保压实责任链条
公司推行“三级网格”包保责任制,将58万亩农田划分为126个网格,由党员干部、技术骨干、种植户代表组成“1+1+N”管理单元,落实“每日巡查、每周会商、每月考评”机制。在第七管理区,网格员赵国强通过手持终端上传排查记录,系统自动生成隐患分布热力图。“昨天发现一处电井箱接地线老化,今天已更换完毕,全程留痕可追溯。”
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公司建立“一患一档”电子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时限及验收标准。截至6月20日,累计发现农机传动轴防护罩缺失、库房灭火器过期等隐患47处,整改完成率达89%,剩余5处涉及设备更换的隐患已启动采购程序。
重点攻坚:聚焦农机与用电安全专项整治
在农机安全领域,排查小组对187台套春耕农机具进行“体检”,重点检测制动系统、灯光信号、液压管路等关键部位,更换破损轮胎32条、老化油管86米,加装反光标识贴1600张。农机手培训同步推进,通过VR模拟驾驶系统还原紧急制动、坡道侧翻等场景,累计开展实训8场,覆盖农机操作人员420人次。
用电安全整治方面,供电所联合排查组巡查农田输电线路280公里,更换绝缘子56个,整治私拉乱接线路23处,为泵站加装漏电保护装置45套。种植户张丽华感慨:“以前浇地时电线泡在水里总提心吊胆,现在装了防水插座和自动断电装置,心里踏实多了。”
应急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公司在第三管理区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演练,模拟收割机作业中起火场景。从火情上报、人员疏散到消防车抵达扑救,全程耗时仅18分钟,检验了“5分钟响应、10分钟控场、30分钟复盘”的应急处置流程。安全员李浩介绍:“今年已更新应急预案12项,储备灭火弹、防烟面罩等物资1600件,关键岗位人员均通过急救技能认证。”
此外,公司开通24小时安全监督热线,鼓励农户举报隐患线索,对有效举报者给予每亩2元农资补贴奖励,目前已受理线索29条,核实整改问题16项。
长效保障:构建安全生产智慧监管体系
公司计划未来三年投入1500万元建设安全生产智慧平台,整合无人机巡检、物联网监测、AI风险预测等功能,实现隐患“自动识别-智能派单-全程跟踪”闭环管理。总经理崔少宁表示:“到2026年,公司将实现安全隐患排查率100%、整改率100%、重大事故零发生,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基石。”
(全文完)
---
新闻背景链接
· 创业农场有限公司连续三年获评“省级安全生产先进单位”,2024年安全生产事故率同比下降67%。
· 2025年公司新增安全生产专项预算1200万元,用于科技化排查设备采购与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