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召开泡田整地现场会部署春耕标准化生产
北大荒振兴号(记者 王立民) 2025年4月12日,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在智慧农业示范区召开泡田整地现场会,全面部署春耕标准化生产,通过推广新型农机具、强化闭环管理、落实技术培训等举措,推动春耕工作“抢农时、上标准、强科技”,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奠定坚实基础。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崔少宁出席会议并强调,要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确保农业生产各环节“环环紧扣、提质增效”。
现场会定标准 科技示范引领春耕提速
在泡田整地作业现场,新型搅浆整地机、激光平地机等智能农机具成为焦点。农业发展部负责人现场演示了北斗导航系统与激光平地机协同作业流程,通过实时监测田面高低差,将整地精度控制在2厘米以内,确保“寸水不漏泥”的技术标准。崔少宁指出,今年公司水稻种植面积达58万亩,需依托高标准农田的渠系配套优势,实现“泡田整地、秧田管理、池埂修整”三同步,最大限度压缩农时。
为落实标准化要求,公司农业发展部制定了“平、透、净、齐、深、匀”六字整地准则,并组织管理区负责人现场签订责任状,明确每日巡查督导机制。针对去年格田改造地块,技术人员引导种植户采取“分层泡田、逐层平整”策略,避免后期陷车问题,整地效率提升20%。
智能农机显身手 泡田整地效率倍增
创业农场有限公司近年累计投入1.2亿元用于智能农机升级,今年春耕期间,无人驾驶插秧机、卫星平地机等设备覆盖率达85%。在示范区内,安装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牵引激光平地机昼夜作业,日均完成整地1200亩,较传统方式效率提升30%。种植户王立军表示:“智能农机整地后,田面平整度堪比‘镜面’,不仅节水30%,还减少肥料浪费,预计亩产能增加50公斤以上。”
公司还创新推广“泡田-整地-施肥”一体化作业模式,通过侧深施肥技术精准控制氮肥用量,利用率提高20%,34.6万亩稻田实现节本增效。此外,昼夜两班倒、人停机不停等举措,使泡田整地进度较往年提前3天,为插秧预留充足沉降期。
闭环管理压责任 党员干部下沉一线
为确保技术标准落地,公司党委成立8支党员服务队,下沉至田间地头开展“包片联户”行动。管理区工作人员每日巡查督导,重点检查池埂修整、沟渠疏通、农机安全等环节,累计消除隐患点43处,发放安全生产手册1600份。农业发展部技术员张伟介绍:“我们要求党员干部‘扎根一线、全程指导’,已开展专题培训12场,覆盖种植户1600余户,现场解决技术难题200余个。”
在秧田管理方面,公司应用叠盘暗室育苗技术,通过远程温控系统实时调节大棚环境,秧苗成活率稳定在98%以上。目前,305栋大棚已完成秧苗入箱,220栋实现机械化摆盘,为5月初高质量插秧提供保障。
农时效益双驱动 节水降本成果显著
创业农场有限公司近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通过“小田并大田”“碎田化整田”改造,土地利用率提高5%,机械化作业效率提升20%。2025年,公司获得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完善智慧灌溉设施,预计年节水200万立方米,节本超500万元。
崔少宁在总结中强调:“春耕生产是全年粮食安全的‘第一仗’,必须坚持标准化与科技化双线推进。到2026年,公司计划将高标准农田规模扩大至20万亩,带动区域水稻亩产突破700公斤,为东北农业绿色转型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