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农场有限公司“订单农业”越走路越宽
创业农场发布(潘爱龙)连日来,创业农场有限公司着眼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商业化、标准化生产,积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把订单种植引入农场,帮助种植户提升种植标准,实现多方共赢。
在这个公司第一管理区叠盘暗室育秧基地,种植户路国海喜滋滋地介绍说,他今年种植450亩糯稻订单合同来自五芳斋,种子都是由五芳斋提供,待水稻成熟后由五芳斋按照合同价格收购,他们把这个直接称为“订单稻”。
谈起种植“订单稻”,种植户王芳算了一笔账:“以前不太相信订单种植,今年在农场的宣传引导下,我认真看了订单合同的各项条款,很有吸引力,今年我准备种200亩的‘订单稻’,亩产应该能达到1100斤以上,签完订单就有兜底了,不用再为价格和销路发愁。”
据了解,年初这个公司与五芳斋签订了3万亩的糯稻种植订单合同,糯稻保底收购价格在1.41元/斤,当市场价格高于保底收购价时,收购价格将上浮到农场辖区内糯稻收购市场平均价格。市场平均价格收购标准按照收购期间央企和民企出台的收购质量标准衡量。这样的“订单”一方面解决了农产品质量的难题,另一方面解除了农产品滞销的后顾之忧。订单农业让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但订单何来?其中的关键在公司党委的引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中的“+”就是公司在其间的牵线搭桥。
选择怎样的农业经营模式才能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个公司从根本出发,多次组织人员到全国各地进行市场调研和订单农业项目洽谈。他们对外当农户的代言人,把“大客户”引进来;对内按照农户自愿、典型户引路的办法,引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经过努力,最终形成了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如今,“拿订单、签合同、再种地”在这个公司已经全面铺开,土地利用率和收益率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