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农场有限公司科技赋能水稻种植田间管理
创业农场发布(郭津辰)伴随着“翁”的一声轰鸣,无人机随着指令腾空而起,匀速向稻田上空飞去。随着螺旋桨的转动,机身下的喷淋头喷出的雾化液体,均匀地喷洒在水稻秧苗上。
这几天,创业农场有限公司第七管理区种植户刘晓峰正忙着施肥。他说:“这几年,我都用无人机进行植保,方便快捷,减少人工成本,安全性也高,再加上农场统一飞机航化作业,就可以全方位及时防治水稻生长中出现的各类病虫害,效果非常好。”
水稻秧苗本田移栽后,应用水田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追好返青肥,是促根壮蘖、培育水稻的关键措施。在水稻秧苗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创业农场有限公司全面开展科学田间管理工作,让植保无人机“飞”到田间地头,当好“植保员”,给土壤吃上“鲜营养”。农场8个管理区分别成立党员干部科技服务队提供水层管理、科学施肥、农艺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治、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种植户在田间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同时还邀请农技专家开展“线上课堂”和“线下田间”科技培训,让种植户们掌握更多科学种植管理技术,持续推进水稻提质增效。
“水稻叶龄诊断是以叶龄跟踪为基础,随时诊断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长状况,并能预测出水稻下一阶段的生长势态,及时调整应对的管理措施,调控水稻长势,达到水稻稳产、高产、优质、安全成熟的目的。”在创业农场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区现代化智慧农业示范区的水稻田里,农业技术人员董传宝一边查看叶龄跟踪、记录叶龄相关信息,一边指导种植户王培堂运用“水稻叶龄诊断”技术进行标准化田间管理工作,为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提供科技保障,助力农业增效、农户增收。
“我们现在种地,不仅要会种地,还要种好地,要依靠先进的农业技术、农机装备、标准化管理等措施来节约成本、提高作物品质和提升种植效益。”王培堂感慨地说。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农业综合产能和市场竞争力,今年,创业农场有限公司继续坚持科技赋能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科技农业,不断完善以公司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科技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在水稻生产全程智能化、智慧农业、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上集中发力。做好叠盘暗室育秧、密苗机插、侧深施肥等22项试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节水控制灌溉58万亩、插秧辅助直行19.7万亩、水稻侧深施肥插秧34.6万亩、宽窄行插秧技术0.7万亩、机收减损23万亩、密苗机插技术2000亩、旱平免搅浆技术4万亩。推进高端智能农机国产化,加快推进农机高端智能化示范农场试验示范建设工作,建立农机试验检测基地和农机维修保养基地,打造智慧农业数字化管控平台,引领智慧农场建设,形成可借鉴的农机装备“国产化、数字化、智能化”新典型。以农业科技园区为基地,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探索新型农技推广,用“科技的翅膀”实现传统农业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转变,持续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